集团动态

@2020服贸会 | 建筑服务专题品牌企业·中建一局媒体行

发布人:Tian 发布日期:2020-08-31
由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服贸会


将于9月在北京举行
其中由北京市住建委主办的建筑服务专题
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为主题
将展示建筑服务通过新技术创新与应用
助力城市高效运转 改善百姓生活体验
微信图片_20200831120912.jpg



中建一局作为工程建设领域
首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标杆企业
将从智慧建造与监管板块
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应用板块
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改造管理板块
“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板块
4大板块展现中国建造的智慧和服务
吸引各界媒体走进中建一局
微信图片_20200831120923.png




8月15日,2020服贸会建筑服务专题品牌企业·中建一局媒体行在中建一局建造的世界首个冰水双向转换的“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项目举行,媒体记者对中建一局基于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国际领先的系列智能建造成果进行现场采访。


微信图片_20200831120927.jpg



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世威发布了中建一局以智慧建造践行“服务全球 互惠互享”理念的领先成果,副总工程师杨晓毅发布了中建一局创造国际领先的智慧建造、智能建造实践案例,总工程师薛刚主持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200831120936.png微信图片_20200831120939.png





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世威介绍,“客户至上”是中建一局遵循的价值原则。客户需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客户满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中建一局将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在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超值服务中获得共同发展。作为工程建设领域首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标杆企业,中建一局将“服务能力、行业领先”作为科技工作的评价标准,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投资运营业务板块,着力开展新领域和新业务的技术攻关与集成;在全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全生命周期的超值服务——在承接前为客户做好产品策划服务,建造中为客户做好提质降本服务,交付后为客户做好运维升级服务。



微信图片_20200831120945.png

杨晓毅介绍,中建一局依托国家课题,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开展智能建造研发,涵盖智慧工地平台、模架体系优化及监控系统、机电管线优化重组、定制化CI场布、现场固废管控、BIM信息资源库、塔吊精细化管理等7个领域。“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及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智能型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优化与过程监测技术”“基于BIM的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在群体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等工程建造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微信图片_20200831120949.png

媒体记者走进“水立方/冰立方”体验中建一局的智慧建造


世界首个冰水双向转换的“双奥”场馆

永久服务冰水体育赛事和群众健身


每个钢梁都有数字身份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017.jpg


为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壶赛事,2019年11月,中建一局用20天完成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场馆改造,这也是世界首次在冬奥会场馆进行泳池-冰面的相互转换。至此,国家游泳中心实现了冬季举办冰壶赛事、夏季举办游泳赛事双型转换的场馆功能,体现了服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成为“水冰双向利用”、综合利用和持久利用最有代表性的“双奥场馆”。这一智慧建筑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奥组委的高度认可。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内斯评价,“冰立方”将会是全球绝无仅有的最好的冰壶赛场。


从泳池变身冰场,搭建转换结构是改造的首要难题。中建一局“冰立方”项目应用BIM技术,搭建起由2600根薄壁H型钢和1570块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组成的转换结构,为冰场架体的钢梁和混凝土预制板都编辑了数字身份,在转换施工中精准有效地将每个构件复位。2020年11月,项目将进行第二次冰水转换。


智慧系统+智能管控



水立方需要高温高湿环境,冰立方需要低温低湿环境,如何在同一场馆施行分区域温度湿度控制,是场馆改造又一难题。项目应用冰场环境智慧调控平台,将制冰系统、除湿系统、空调系统集成到一起,通过可视化界面对场馆各设备系统自行智慧化调控,保证在同一个比赛大厅内的冰面、冰面上空1.5处、观众席三个区域的温湿度控制分别达到既定要求。在场馆智能化运维方面,中建一局项目团队应用能源智能管控系统,改变了传统人工抄表方式,实现对场馆所用的水、电、气、热等自动分项分路计量,对场馆的能耗数据自动采集、统计分析、报告预警、费用计算,对场馆空调、采暖、电梯、照明等建筑能耗及水资源实施分项分区调控,践行了低碳、绿色、可持续的运营理念。



深圳与世界相会的“世界最大会客厅”

服务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024.jpg



中国智造 引领世界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60.5万平方米,工程南北长1.8公里,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创8项世界之最,是深圳与世界相会的“世界最大会客厅”。项目于2019年9月30日竣工,室内展览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展览中心,是集展览、会议、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会展类建筑群,对推动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城市具有重大意义。会展中心作为深圳全新的世界级展馆,承载着引领深圳会展产业加速发展,擎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腾飞的重要使命。在会展中心启用仪式上,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陈如桂表示,深圳将以会展中心启用为新起点,加快打造辐射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一流会展平台。



9大模块智能管理平台



中建一局创新研发智能化施工信息管理平台,对生产、进度、质量、安全等9大模块进行智慧管理。会展中心项目面积相当于6个“鸟巢”,用无人机每周两次在160.5万平方米的施工现场定航线飞行拍摄,通过逆向建模和红外测绘,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实时跟踪监控。


项目主体结构有30多万个形状各异的钢构件,总用钢量27万吨,相当于5座帝国大厦。项目通过物联网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个钢构件,只要扫描每个构件身上的条形码,就能精准查到其编号、名称、尺寸、合同批次、位置等信息。南登录大厅A5区域重2566吨的双曲面薄壳网壳提升,相当于把3个标准足球场、11架大型客机同步提升到40米高空。通过信息化建模,在13组钢构吊架设置26个提升点,安装70余个GPRS位移传感模块进行应力监测,精准控制网壳位移和应力,将整个网壳提升差限定在5毫米以内,实现全球首例千吨级薄壳网壳一次性整体提升。


在160.5万平方米、24小时全天候施工的现场,如何让人、车、施工机械肩并肩作战不“打架”?项目用GPS定位将施工现场划分为26个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现场2万人、500多辆车、300多台大型起重机械都装上了GPS定位芯片,实时监测运动轨迹,保证了全场高效调度和安全运转。应用塔吊模拟调运系统,在48台吊塔顶端安装“感应防碰撞系统”,记录塔吊每天运行轨迹,实现10米预警、8米报警,避免因塔吊“亲密接触”而造成的“致命危险”。



服务福厦高铁建设

创建筑物旋转平移首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030.jpg




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9年9月,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主站房以长162米、宽33.6米、重达3万吨、288.24米的平移距离,创造了全球平移面积最大、荷载最重、距离最远的单体建筑弧形旋转平移世界纪录,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2019年4月,旋转平移完成。

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是厦门一级客运站,承担着岛内外非常重要的客运功能。福厦高铁北起福州南至漳州途经厦门,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建成后将打通厦门通往全国的高速铁路线路。后溪站所在地与新规划的福厦高铁建设用地重合,为腾出建设地块更好服务福厦高铁建设,决定平移后溪汽车站。如果后溪站房拆除重建,不仅要投入拆除、重建的高昂费用,拆建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至少还需2年时间。而平移汽车站主站房造价只需6000万元,从平移准备到完成平移共300余天,还可大幅降尘、降噪。




BIM物联网+远程移位监测系统



本次平移旋转弧度达到90度,移动位置最长达到288米,属业界首次。项目首次采用“交替步履式顶推平移”这一国内从未运用到建筑平移领域的技术,给车站的133个平移受力点,安上532个步履走行器,使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整合平台”,对走行器模型与结构模型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模拟,对走行器受力情况、方向、高程和精确位移调整机制进行数字化模拟推演和计算,节约了金属材料18.71吨。


项目采用以PLC同步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曲线平移技术,结合BIM物联网+远程移位监测系统对建筑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精准控制每只“鞋”、自动调整旋转时的不同位置和位移量,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确保汽车站始终处在弹性变化的范围内,从而让它既能“跑得快”,又能“不摔跤”,最终提前22天完成旋转平移。


后溪平移工程从平移面积到平移荷载均刷新了国内同类工程记录。厦门市政府表示,此次平移提升了后溪汽车站的运营能力,使其成为厦门岛外运营规模最大的长途车站,为福厦高铁建设扩容,助力厦门城区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同时将中国建筑物平移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莫斯科优质工程奖首次颁给中国企业

服务中俄务实贸易合作的典范和样板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035.jpg




莫斯科优质样板工程奖第一名



作为中国在俄投资企业交流基地和唯一被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委员会推荐的中国项目,2017年,中建一局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参评莫斯科市建筑业最高奖项——莫斯科优质样板工程奖,凭借智慧建造,从200多家企业的1000多个项目脱颖而出,获莫斯科优质样板工程奖第一名,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获此殊荣。


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总体建设规划为12.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中俄两国企业和产品的展览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易中心。时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见证封顶时说:“项目将为中俄两国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升中俄贸易合作水平,是中俄务实合作的典范和样板,促进两国经贸关系、深化人民友谊。”项目预计2020年12月竣工。



跨越时空的智慧建造APP



中建一局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团队一进场就遭遇俄罗斯125年来最冷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6摄氏度,而混凝土入模温度需高于5摄氏度。为确保冬季连续施工,项目借助“数字项目平台”,实现对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劳务、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控,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全过程控制工程质量。


在自主打造的“暖棚”内,项目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电阻丝加热系统实现控温;在混凝土浇筑作业面设置测温点,将温度数据实时上传至数字化平台,在APP上实时掌握所在施工面的温度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受控。经莫斯科国家建筑监督建设局检测,冬季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合格率达到100%。



中国建造破解世界建造难题

载入全球摩天大楼史册



微信图片_20200831121041.jpg



定楼神针+金腰带



2019年4月,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授予中建一局建造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世界最高办公建筑”“中国华南地区最高建筑”“2019年最佳高层建筑杰出奖”三项认证,平安金融中心成为载入全球摩天大楼史册的超高层建筑典范,并荣获2018年度詹天佑奖,是当年唯一获奖的超高层建筑。2016年11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北塔)竣工。


高达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创造了中国一次性开挖最深基坑等15项世界和中国之最的记录,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将C100混凝土泵送至1000米高空的试验。建造中8根直径8米世界最大人工挖孔桩,犹如“定楼神针”纵向支撑,7道374吨世界最重桁架犹如“金腰带”横行环抱大楼,经历16次台风考验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巍然屹立在珠江边上,向世界讲述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取得的成就。



造楼机器人创造中国奇迹



面临超高层建造难题,中建一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团队打造了由造楼机器人、三维扫描技术、北斗卫星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完美衔接而成的全方位智能化建造平台。自主研发的造楼机器人,在数百米高的智能化建造平台运转实施,创造了一天一米建造高度的中国奇迹。项目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自主研制了北斗三系统八频兼容接收机,通过精确的定位和算法,解决了建造中的精确坐标、高程传递和摆动变形控制问题。